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

『一個潛水員之死:人為因素導致的意外』

『一個潛水員之死:人為因素導致的意外』
(登載於CADC雜誌2018夏季刊” Death of a Diver: The Human Cost of a Diving Accident” published in the 2018 Summer Edition of the CADC Magazine )

發生於2012年加拿大Nova Scotia省養殖水產業中海膽採集工作的水肺潛水意外,詳細的故事內容可以自行上網查詢閱讀,這邊簡單敘述來龍去脈,並從既有資訊分析檢討。

一、事件經過:
「2012年一月,Seneca大學商業潛水畢業的學生Larry,雖然本身並沒有太多工作經驗,但是還是被轉介紹正在招募新潛水員的業主Joey,並從渥太華搬到Nova Scotia開始他的商業潛水生涯。
2012年二月,Joey帶著潛水團隊,準備在Brier Island附近採收海膽,並要求較資深的潛水員Kyle示範給Larry看後,各自再分頭採收。
下水後,Kyle發現,因為強勁的流,所以Larry在水下停留在固定位置較為困難。他示範完後,看到Larry漸漸被海流帶遠離他,但是Larry完全沒有表現出不安。15~20分鐘後,一行人回到船上(由於是放流所以都是到水面後船才去接人),卻再沒有人見到Larry的蹤跡......。
當下連絡海巡、附近船隻,並連續幾天、幾星期的搜救行動,還是沒有跡象,最後只能放棄搜救。」
2012年三月,Joey公司的潛水行為,因確認有多項違規被勒令停工。
2012年十月,停工令未解除、缺失未改善情況下,Joey與另外三位潛水員出海,再度遇到潛水員失蹤意外,所幸該潛水員30分鐘內被海巡找到(與原下水點相差8公里)


二、一系列的缺失:
針對該起事件,加拿大勞動部調查後發現,Joey的公司並沒有提供潛水員安全的工作環境。
首先,雇主Joey違反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Act (OHS)以及Occupational Diving Regulations (ODR)以下條例:
操作安全部分
第6-2/12-1條:未確實要求Larry繳交潛水體檢來證明他適合從事潛水工作(他其實不適合)。
ODR 第83/84條:未記錄管理潛水員的潛水紀錄 (dive log)、
ODR 第20條:沒有潛水計畫
ODR 第29條:沒有標示潛水行為
ODR 第49-1條:沒有求生返回線(lifeline)的安全措施。
設備部分
ODR 第32-2條:沒有與水面人員雙向對講系統。
工作操作部分
ODR 第49-1條:水肺潛水員單獨行動,並在其他潛水員肢體及視線可及範圍外。
技能部分
違反CSA標準:身為督導並未清楚告知潛水員作業程序、安全注意事項Job Safety Analysis、未清楚告知該項工作應該了解的知識。


三、法規?設備?
其實事情的始末以及後續發展,在原文都可以找到。
但值得討論的是Joey說明自己為何會違反這些法規:『現在回顧,因為我剛開始從業時,並沒有這麼多法規規範養殖水產打撈業,多年下來也沒有出意外,所以我覺得依照之前的方式操作,事情就不會出錯 』。
其實,這讓我想起美國海軍潛水表格US Navy Dive Table,也是經過多次的海軍實驗,累積多少軍人受傷才統計出來的數據。在加拿大,潛水作業法規也是相同道理,會因為意外,或是人員傷亡而檢討改進。顧主,或是說潛水團隊務必依照省、全國法規進行作業,避免違規。
當個事後諸葛,也許在招募時,若雇主確實檢查Larry的體健報告就能知道他不適合潛水。法規除了保護操作員之外,保留潛水紀錄(dive log)同時也是讓雇主自保的方式之一。
另外設備的缺失,可以看到雇主團隊出意外時使用的裝備為(圖二),沒有備用氣瓶、不確定BCD是否是加拿大國家工作標準協會CSA核可的、使用的是休閒潛水的二級頭(現在多使用全面罩式Scuba Mask可以安裝雙向對講系統)。潛水員身上必須與水面上人員有牽繩固定,在有海流的情況,下降線(shot line)更是一定要具備的配備。


四、新手能做什麼?
其實不管是休閒潛水、商業潛水或是套用到各種工作,大家一開始都是新手,這一點學校的教官,工作後的主管、職場老手、同事都知道。
所以個人認為以下幾點很重要:
1. 有問題一定要問,聽不懂的一定要問清楚
2. 各項潛水法規一定要熟悉、或是存在電腦裡翻閱
3. 潛水計畫要自己拿dive table比對合理
4. 工作內容、設備出發前一定要熟悉
5. 想一個自己的逃生計畫plan c
也許,同樣的情境,老手會告訴你海流的方向、避流的方式或是多帶10公斤重量幫助在水下穩定。另外,這種採集業很多是用網子綁空氣袋air lift bag(圖三),幫助潛水員將重物提到水面,對於新手潛水員,特別是水肺操作,因為需要同時洩乾衣(或BCD)以及空氣袋控制上升速度,更為危險。若是習慣水面供氣方式的潛水員,在轉換到水肺方式的環境時,更容易疏忽也更危險的是,忘記追蹤氣瓶內剩餘氣量。
不管是那種類型的潛水員,或是在水下有多少工作要完成,甚至是文章中的罹難者,有新手上工的壓力,在危急情況時應該要冷靜判斷當下環境,潛水最重要的就是自身安全, 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your own safety.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